新詩影像:口述影像

作者:大同大學 工設系 媒體設計組 李京玲



作品簡介
人的感官是如此重要,尤其是和生活息息相關的視覺。
此作品即是在描述一個視力極度不好的人,在生活中的無奈以及沮喪。
影片一開始就點出貫串全詩的主題:眼睛。
用網狀的遮蔽物和花花綠綠的雜亂世界,來表現主角視力的不足,就像是眼睛被遮蔽過後所看到的世界,看到的東西總是還帶點雜訊,不論旁人如何向他描述,還是無法得知世界和人們的全貌。最終他的心願還是想要有一對正常的眼睛,看到正常畫面的這個世界。

創作理念

由於主題的意含,所以我選擇用圖片構成 video的手法。
想要藉此讓影片不要太流暢,帶一點畫面停滯的彆扭,但是我個人又不喜歡看影片有等待的感覺,我喜歡緊湊的節奏,所以這中間的拿捏比較需要好好掌握。
即使我的主題是帶點悲慘,帶點沮喪的性質,我還是希望我的畫面是美麗而且豐富的。我不要因為悲傷所以畫面就變成灰的或黑的。
於是美麗和悲哀的結果就變成了畫面帶點詭譎的花俏,卻又不至於血淋淋。
我想要讓觀看影片的人看到視力不好的主角所看到的畫面,就像在你眼睛中長了一片遮色片一樣,想剝都剝不掉。

踩到100的紀錄

本台開始慢慢地增加一些本系學生的作品,希望未來本台能變成一個優質的設計作品展示站(online Design Gallery)

執行長自己踩到100人次,print screen下來,留作紀錄

新詩影像:諾亞號星艦航行日誌

作者:大同大學 工設系 媒體設計組 周浣琳



作品簡介:
本篇創作是以耕莘網路詩創作獎-銀筆獎得主余景的「諾亞號星艦航行日誌」為腳本加以改編而成,主要是在傳達對於地球的憂心。
因為人類無知狂妄的無止盡破壞,最終人類只能孤獨的在宇宙裡飄蕩。悔恨與思念,只能倚靠那一瓶地球最後的淨土來緬懷過去。

創作理念:
我選擇用比較直接明瞭的方式來製作,轉換成很直接的一個故事來敘述整個詩。
主角設定為一個光頭沒有穿衣服的人類,想傳達的是失去一切、一無所有。在太空船內的色調都是灰階為主,與太空船外的地球彩色景緻相對比,自然色系的溫暖感受更能顯出流離失所後的孤寂感受。

新詩影像:傀儡戲

作者:大同大學 工設系 媒體設計組 蔡美雪




作品簡介:

這是以向陽詩人的一首新詩:傀儡戲,改編而成的動畫。
這部短片以傀儡的立場出發,主要訴說傀儡的”自由妄想”。短片中穿插的燈泡有明有滅,代表著傀儡的內心情緒,當燈泡亮起時:開心;當燈泡熄滅時:傷心。看著火柴的火愈燃愈暖,傀儡不禁進入了他的幻想世界,「如果可以自由舞動該有多好阿!」傀儡這麼想著,抽動傀儡意念的烈火也扯斷了傀儡的線,傀儡就這樣掙脫了束縛,也失去了活動的能力。

創作理念:
我想傀儡之所以能在舞台上表演,必定也是我們賦予了他生命,因此他可以栩栩如生地完美演出。但身為表演者,如果連自己的肢體動作、臉部神情都不是隨心所欲,那豈不像個傀儡似的。「像個傀儡似的!」,大家能體會自己被比喻作傀儡般的可悲,卻又有誰體會真實傀儡偶的感受呢?因此我以傀儡的立場看待傀儡自己,而不探討被比喻為傀儡的人們。
故事以傀儡扮演賣火柴的小女孩作為開端,藉由小女孩在故事中被冷落帶出傀儡飽受束縛的痛苦;承接的情節是小女孩開始點燃火柴取暖並且出現了幻想,暗喻著傀儡心中對於自由的嚮往;最後小女孩敵不過寒冬的冷風隨著幻想中的老奶奶步向天國,而傀儡雖然獲得了自由,但傀儡敵不過的是他失去了所有神經線。

新詩影像:春之詠

作者:大同大學 工設系 媒體設計組 蕭博文



本片改編自 "To Spring" by William Blake

作品簡介:
冬天過去了,即將來臨的就是春天,雪白的地面,還殘留著冬天冷酷的痕跡,綠色的枝枒努力的往上成長,突破堅硬的泥土穿過冰冷的雪地,漸漸的冒出頭來,小枝枒彷彿在跟大家宣布:春天來了!枝枒亂竄的生長,是代表春天有活力的象徵;最後百花盛開的景象,代表著春天的美麗。

新詩影像:最後的住家

作者:大同大學 工設系 媒體設計組 吳培文



作品簡介

主題為最後的住家,加上個人對於國際現實環境的認識,做出了這樣的一部短片。
故事中敘訴著一顆從外太空墜落地球的隕石,滿身是傷的尋求協助。但不論到了哪一個國家,每每都被人以”沒錢沒勢”而拒於門外。到了最後已心灰意冷,不抱任何希望時,台灣發現了他,主動將他招呼進自己的懷抱中並給予最熱情的招待。

創作理念
創作理念是將我所認識的現實環境,以一顆隕石的遭遇表達出來。
真正關懷人文和弱勢族群的國家,對比著因為有權有勢而在國際組織有舉足輕重腳色的國家。一切的人道關懷,一切的平等對待,都必須建構在有權有勢的基礎上。
沒有利用價值的東西,可以視若無睹;
沒有勢力,就沒有你說話的餘地。
地球,很危險的。

台灣新詩影像

本台將於11月21日起陸續推出一系列之數位創作作品

題目為:台灣新詩影像。

作品皆為 大同大學 工設系 媒體設計組 學生之作品。

敬請期待。

創作共用 Creative Commons



創作共用(Creative Commons,台灣簡稱為創用CC)是一非營利組織,提供創作的授權方式。此組織的宗旨是增加創意作品的流通性,作為其他人據以創作及共享的基礎,並尋找適當的法律以確保上述理念。

作者可選擇不同的授權條款,可以指定以下的條件:

姓名標示(by):您可以自由複製、散佈、展示及演出本作品;您必須按照作者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,保留其姓名標示。
非商業性(nc):您可以自由複製、散佈、展示及演出本作品;您必須按照作者或授權人所指定的方式,保留其姓名標示。
非商業性(nc):您可以自由複製、散佈、展示及演出本作品;您不得為商業目的而使用本作品。
禁止改作(nd):你可以自由複製、散佈、展示及演出本作品;您不得改變、轉變或改作本作品。
相同方式分享(sa):你可以自由複製、散佈、展示及演出本作品;若您改變、轉變或改作本作品,僅在遵守與本著作相同的授權條款下,您才能散佈由本作品產生的衍生作品。

這4種條件共有16種組合模式,其中有4種組合由於同時包括「nd」和「sa」互相排斥而無效;有1種沒有任何條件的協議,它相當於公有領域。最後,有11種是有效的。在CC 2.0以上的版本,又有5種沒有署名條款的協議被淘汰。簡化後剩下六種授權條款如下:

1. 姓名標示
2. 姓名標示-禁止改作
3.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
4.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
5.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相同方式分享
6. 姓名標示-相同方式分享

本頻道採用第5種授權方式,在下方可以看到創用CC的授權圖示。

可以在創用CC的網站上取得小圖示和 HTML 語法。
其他詳細內容請參考維基字典